核心素养导向促实践,科研赋能教育新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积极响应国家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培养” 的教育科研方向,扎实推进省级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学科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的深入开展,2025年6月27日,课题研究小组于威远县严陵中学成功举办了实践性作业公开课展示与课题研讨活动,这已是课题研究的第十次活动。此次活动以“实践育人、跨学科融合”为核心,紧扣国家“双减”政策中“强化实践性作业设计” 的要求,为探索科学学科教育创新路径提供了鲜活范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实践课堂展风采,跨学科融合显成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STEM 融合课堂:玩转过山车,探索科学奥秘
严陵中学袁朝君老师带来的《玩转过山车》STEM 融合课,巧妙整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知识。课堂上,学生化身“小小工程师”,围绕过山车模型的设计与搭建展开实践。该课程以趣味性任务驱动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跨学科学习的魅力,充分体现了国家倡导的“项目式学习”理念。
(二)自制密度计:从物理原理到生活智慧
严陵中学物理教师兰佳玉的《自制密度计》实践课,立足“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课堂中,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价值,呼应了教育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政策导向。
二、研思结合共成长,课题研讨明方向
公开课结束后,课题负责人、镇西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黎勇主持了研讨环节,参研人员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展开深度交流。
(一)上课教师谈设计思路、反思教学
袁朝君老师指出:“课堂准备环节存在时间与器材准备不足的问题,学生动手能力与预期存在差距,后续需优化材料支持与课前指导。”
兰佳玉老师强调:“实践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而当前学生在实验细节处理上仍需加强引导。”
(二)参研人员建言
刘妍君老师提出:“教师需完善实践方案的打磨,强化任务单的导向性设计,避免‘包办式’教学,为学生预留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空间。”
罗杰老师认为:“实践性作业暴露出学生生活实践体验不足的问题,教师需将经验转化为阶梯式引导,在知识讲授中融入实践思维。”
姚玲老师建议:“实践性作业设计可突破课时限制,通过任务分解、周期化实施提升完成质量,聚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课题重心。”
(三)课题负责人总结
黎勇校长结合国家教育科研方向强调:“课题的价值在于解决传统教学痛点,推动思维拓展。实践性作业难度高于传统作业,需从‘小切口’突破,如优化任务单设计、完善教师指导框架,让学生实现‘动脑+动手’的深度学习。” 他同时提出后续研究重点:
1.强化成果规划。落实“113100”研究任务(研究人员每年度完成1篇论文、1节活动课、3个案例,二年学习100篇文献),形成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加强过程管理。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加强文献学习与记录,思考撰写研究论文,7-8 月开展 2 次线上研讨,9月进行线下集中检查;
3.重视资源整合。重视教学资料与学生作品的收集(如照片、视频),构建实践性作业资源库。
4.强化理论思考。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要边学习边应用,边实践边思考,突出实践中的理论提升,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三、科研引领促发展,实践育人向未来
此次研讨活动紧扣国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的教育目标,通过课堂实践与深度研讨,为科学学科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课题研究小组将持续深化理论与实践融合,以科研赋能教学改革,助力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更彰显了教育工作者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与创新实践,为构建 “以实践为纽带、以素养为导向” 的新型课堂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黎勇 兰俊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