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凉山姚氏宗祠历史悠久
——四川凉山姚氏宗亲联谊会盛况空前
百姓生活网四川讯(王仁刚/文图) 艳阳高照,鞭炮齐鸣。西昌市西乡乡柏枝树村8组日前召开了盛况空前的凉山姚氏宗亲联谊会。西昌、冕宁、宁南、会理、德昌等地的近300姚氏宗亲友人欢聚一堂,共话宗亲情,共谋凉山姚氏经济与文化建设和发展。
凉山姚氏宗祠历史悠久
西昌西乡乡柏枝树村8组,60多户姚姓聚族而居,早在清代便建设有姚氏分祠堂(原总祠堂在西昌南街黄家巷),光绪七年(1881年)祠堂刊立的告示碑至今保存完好。
100多年来,祠堂原址两株古老的榕树和七株葱郁的柏树见证了姚氏家族和柏枝树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宗亲联谊,活动丰富
联谊会中,宗亲友人参观了姚氏宗祠遗址,瞻仰了从钟官坡请来的姚氏始祖舜帝画像,这是钟官坡抗美援朝老兵姚德华珍藏的姚氏圣像古画。画上绘有舜帝等100多个圣像的画,虽有残损,却是目前凉山仅有的姚氏圣像画,在全国来看都是很珍贵的。其规格为宽120cm,高250cm。
绘有舜帝等姚氏先祖的古画
大家传阅了钟官坡姚德宗家收藏的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建立姚姓宗祠《万世永垂》碑记照片,阅读了冕宁泸宁宗亲带来的修撰于清咸丰九年(1870年)的姚氏宗谱。
建设家乡,功不可没
据姚姓宗祠所载,姚姓始祖“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自江苏领兵来建,创业于斯”,由于“子孙繁昌,家族涣散,无以连同气之情,血脉之谊。于道光十九年(1839),有族长姚国成注念立祠,发心捐银伍拾两,邀东西两乡协力同心,共勷厥事,内外周旋,买明周姓坐宅一所培修祖宇”。
资料丰富,弥足珍贵
冕宁泸宁宗亲带来的姚氏宗谱,保存了道光二十二年宗谱的内容,记载了包括西昌东西两乡在内的宁远府属姚姓人的谱系资料,填补了西昌会理德昌等市县姚姓族谱研究的空白,因此极其珍贵。
与会者深感在凉山姚氏的共同努力下,姚氏历史资料保存是十分珍贵和丰富的,这些珍贵资料不仅记录了姚氏600多年来在凉山的发展,也记录了凉山各族人民的发展历史。
家族教育,承先启后
盛世修史,敬宗收族。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收集发掘研究宗族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宗族的内部事务,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姚家祥在会上所讲:
姚姓始祖舜帝名讳姚重华,他是上古五帝之一。舜帝的德行高,集中体现在一个孝道上。姚姓是一古老姓氏,分出了周王郑等众多姓氏,天下姚姓是一家。我们敬宗收族举办宗亲联谊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学习,努力建设我们的幸福生活,为美丽富饶的五彩凉山的建设作出姚姓人的贡献,为姚家人增光添彩。
地方史料,值得研究
为方便姚氏宗亲和爱好者研究,现将相关碑记内容附后,以供爱好者研究之用。①道光二十九年南街姚氏祠堂“万世永垂”碑记:
现存钟官坡的姚氏“万世永垂”碑(1849)
皇清道光二十九年,岁在己酉,孟冬月望九日榖旦,合族同立。
盖闻王者七庙,诸侯五庙,降及大夫士,亦有四庙二庙焉。《易》曰:“家有庙,所以萃先灵之涣,即所以萃一家之涣也。
粤稽我族发源有虞,系由帝胄,三古而还,保世滋大。迄乎汉唐,多显宦,皆盛于南京,后□异域。
我始祖于洪武二十五年自江苏领兵来建,创业于斯。子孙繁昌,家族涣散,无以连同气之情,而□□脉之谊。
于道光十九年,有族长姚国成注念立祠,发心捐银伍拾两,邀东西两乡协力同心,共勷厥事,内外周旋,买明周姓坐宅一所培修祖宇。非特有以妥先灵,而更可聚宗族焉。
登斯庙者,务宜禴祠蒸尝,展□思之,则慈恭孝友,敦伦纪之。风睦姻任卹,时笃爱于本支;康乐和亲,观厥成于风俗。庶几世家绵亘,祭享□□□,不愧大孝之遗派,而为族姓之人瑞也。甚有望于操家政者。是为序。
盐邑待进士裔孙姚琮谨叙,盐邑增广生族婿李文敏敬书。
协办首事书例于后:总领姚国成,捐银五十两……
②光绪七年西乡乡姚氏宗祠告示碑碑文:
宗祠之设所以奉祖先,明祀典。惟填补器用彩灯□料,以壮观瞻而光庙,斯其有敬祖之意也。
今观吾族,其诚心培补者固多,而骚扰践踏者亦复不少。自勒石字告以后,凡一切寿板材料、谷粮、牲畜等项不准堆砌擅入祠内;嗣后文武不得开设馆棚,攘污亏损;祠上所置器具,亦不得私行乱取。
倘再仍蹈辙,一经查获,凭族重罚。此系言出必行,莫视为老生常谈也。懔之慎之!耑(专)此特字。族长字谕。
光绪七年仲冬月中浣日立。
柏枝树村姚氏宗祠禁碑(1881)
收集拓片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