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四举措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分”出绿色新生活
百姓生活讯洛带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社区),76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10954户,34000余人,近年来,洛带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垃圾分类系列决策部署,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遵循,以点面结合、全域发动为重点,突出做好统筹、监管、激励、宣传四个环节,全面提升了垃圾分类质效。
一体化强统筹,确保顶层设计到位
图:垃圾分类动员大会
一是统筹组织领导,下好“一盘棋”。坚持把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居环境整治重要项目、纳入全国爱卫创建重要内容,建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形成垃圾分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格局。党委会、行政办公会3次专题研究部署垃圾分类工作,统筹制定全镇、机关、景区等“1+2”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筹召集驻镇企事业单位、商家代表召开垃圾分类联席会议3次。
二是统筹点面布局,织好“一张网”。针对全镇三无院落多、小区物业少、普及难度大的实际,坚持“先点后面、先易后难、先粗后细、先学后用”思路,按照先企事业单位后商家业态、先物业小区后三无院落、先古镇景区后背街小巷顺序,统筹建立2个小区、1个学校、1个机关等4个示范点位,逐步推开全域试点工作。先后召集驻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商家代表等30余人,赴成都市先进垃圾分类地区考察学习3次,开展专题培训2场,提升了凝心聚力抓垃圾分类能力素质。
图:锦园小区示范点位
图:客家小学示范点位
三是统筹设施设备,管好“一本账”。统筹制作4组兼具客家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打造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网红打卡点;为机关统筹设计定做厨余、其他、可回收“三分类垃圾桶”130个,定做3色垃圾袋,提升了垃圾分类的精准性;坚持全域化布局、特色化设计、市场化安装原则,引进市场化主体为古镇景区餐饮商家免费安装油烟净化设施130个、油水分离器123个,安装率达99%,实现了安装、收集、购买一体化。
图:下场口特色垃圾桶
多元化强监管,确保高效推进到位
一是组建“三支队伍”全面管。组建垃圾分类宣传员队伍,常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培训指导等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组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主要负责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的指导、服务工作,引导群众正确投放各种垃圾,对部分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组建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主要督导垃圾分类正确投放情况、光盘行动执行情况、违规乱倒垃圾情况,提高垃圾分类的执行率。
图:网络员指导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三个台账”动态管。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台账。坚持一天一统计、一月一汇总,对可回收、有害、厨余、其他等四类垃圾实行称重统计、定时定点投放,累计收集厨余垃圾60余吨,可回收垃圾0.13吨,有害垃圾0.3吨。建立垃圾分类整改台账,坚持每天督导巡察、每周通报公示,对检查发现的垃圾分类相关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单位,建立挂账销号制度,确保整改一个、消除一个,累计发现问题12个,整改问题12个。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台账,对从事垃圾分类人员、各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建立台账,实行定人、定点、定区域管理,确保人员履职到位、设施维护到位。
三是开展“三种督导”强力管。坚持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群众督导相结合,扭住问题、盯住重点、瞄准进度,对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过程监管、动态监控,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垃圾分类综合督导3次,发现整改4个突出问题。组织城管、市监、水利站等部门开展乱排餐饮废水、乱接生活污水管网、乱倒餐饮垃圾等3个专项督导,查处教育13家餐饮业态,取缔游商3户,纠错雨污管网13处,修缮破损管网240米。建立《景区啄木鸟奖励办法》,发动商家群众督导举报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等8类线索,根据案件性质,给予200—500元现金奖励。
透明化强激励,确保奖惩结合到位
一是搭建积分兑换机制。发动全镇群众参与可回收垃圾积分兑换,组织2000余名群众在“爱蓉城垃圾分类”微信小程序实名注册,群众在指定投放点位投放可回收垃圾,根据不同种类垃圾的重量给予现场积分或通过领取二维码、分拣中心扫描方式获得相应积分,同时对正确投放垃圾的居民奖励10个积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商品模式,积分可在指定点位兑换米、面、油等礼品。
二是搭建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机关和村(社区)目标绩效考核、纳入景区业态综合管理,建立机关垃圾分类考核办法、景区业态激励办法、古镇景区垃圾分类管理十条、啄木鸟巡查与奖励等4个考核机制,明确4类投放要求、5项激励措施、3项处罚措施,同步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对未落实垃圾分类措施的商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享受景区任何奖补措施,对未落实垃圾分类措施的机关部门和村(社区)予以扣分处理,在考核评价中激发各单位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洛带镇古镇景区垃圾分类规范
三是搭建公示通报机制。在机关和古镇景区中建立“红黑榜”通报机制,将垃圾分类检查考核结果以制度化、公开化、常态化的“红黑榜”形式面向全社会公布,搭建了“以督促改、以改促优”的公示通报新模式,10个单位先后被列入红黑榜通报。利用天眼系统强化餐饮垃圾乱倒行为监管,查处通报违规行为4起。制定垃圾分类督查通报5期,对督查发现的垃圾分类12个具体问题予以通报、限期整改,营造了人人关注垃圾分类、时时注意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浸润化强宣传,确保意识提升到位
一是线上线下宣。发动党员干部,利用主题党日、包组入户等时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5000余份,送达率100%;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累计推送10篇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文章;利用LED、橱窗展板、横幅喷绘等线下平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深化了宣传效果。
二是结合融合宣。坚持把垃圾分类与客家文化相结合,创编垃圾分类小品《创建美好社区靠大家》、音乐快板《垃圾分类》等两个特色节目;将客家民俗、祖训中关于生态环保的祖训、家风融入景区各类设施和建筑,打造特色小品景观20余处;创新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是研学项目宣传。抢抓研学旅行发展机遇,指导各个研学机构结合垃圾分类工作,梳理4处环保研学资源,设计酵素制作、有机肥料制作、环保电池等10大环保主题研学课程,建成环保科普研学基地和农耕学堂,辐射教育东山小学、泡桐树小学等10余所小学3000余人。
推荐阅读: